上午的主题演讲中,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传播艺术系的潘忠党教授率先发言,分析了数字化生活在空间区隔和建构,释放创造潜力等方面的作用,也指出其形成解放力量的同时,又存在着消费被泛化和过度扩张的扭曲之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韬文教授和马杰伟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们从1990年代开始进行的香港青年亚文化跨代研究的成果,指出不同年代的亚文化与当时的社会相关联,与主流文化形成互动关系。复旦大学孙炜教授选取主流、独立、半官方半独立制作的上海城市形象片为对象,运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影像与城市空间形态,认为技术重构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传播媒介改变了人类对于城市的认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回溯了芝加哥学派代表罗伯特·帕克的边缘人理论,指出描述城市地图,关注陌生人、边缘人的文化冲突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资源和启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陈映芳教授则打通了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在“世代论”的框架下,青年的社会团结如何可能这样的议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对主题演讲进行了评议。
下午的会议围绕宝威体育平台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的“青年的数字化生活与都市文化”课题进行讨论。中心主任马中红教授介绍了该课题进展情况,并简要呈现了八个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与会专家和学者一方面肯定了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就课题的新的研究路径进行了讨论。来自复旦大学的黄旦教授、殷晓蓉教授、谢静教授就课题如何将实证研究与传播学相勾连提出了宝贵意见。陈映芳教授和王俊敏教授为课题组提示了社会学研究的思路。孙炜教授以及陈韬文、马杰伟教授分别从对上海和香港的研究中归纳出研究城市传播的共性,为课题组提供了借鉴。
凤凰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赵阳、院长陈忠出席了本次国际圆桌论坛,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落幕。马中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场国际论坛是一场高水平的头脑风暴,一次跨学科、跨地区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也为研究中心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启迪和学术资源。陈霖教授、曾一果教授和潘忠党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开幕式、主题演讲和下午的讨论。杜志红副教授、徐蒙博士、杜丹老师和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